提高“一带一路”出口占比、加码跨境电商,多地加码稳外贸|稳外贸布新局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防范不确定性风险,多地加码稳外贸行动,出台新政全力以赴支持外贸开拓多元化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
4月14日,城市出口规模排在全国第五位的广东省东莞市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工作方案》,全方位规划外贸发展路径,并明确到2027年,力争使“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为了开拓多元化市场,东莞将通过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保税物流发展、促进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等多种方式,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每年发动企业参加超过200场境外重点展会,其中新兴市场展会不少于100场;组织约2000家企业参加近20场“粤贸全国”境内展会。同时,推动虎门港综保区和清溪保税物流中心2025年进出口突破1250亿元,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地区和新兴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每年举办1000场电商直播带货活动。此外,还将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和市场采购贸易,促进二手车出口,打造莞货莞品展销中心,优化服务外包政策,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积极对接新兴市场经贸资源。
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广东省阳江市也在近日出台“稳外贸八条”新政,从8个方面支持稳企业订单、稳份额、稳市场。在支持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阳江扩大了“阳货行天下”重点展会目录范围,126个重点展会数量为以往的四倍左右,新增的目的即鼓励企业更多开拓新兴市场。其中的重点区域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中东地区。为此,参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展会,展位费、特装费、机票费均可给予最高50%的支持,最高金额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4月12日,浙江省省长刘捷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分析研判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和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稳外贸,因时因势、因地制宜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加速政策落地和储备,加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
为了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福建省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将对企业境外参展的展位费给予不低于50%资金支持。同时对有意向但还未开展外贸的重点企业(含福建产业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分类开展外贸辅导,帮助外贸“破零”。
根据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增长7.1%,对中亚五国增长6.9%。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中国市场本身也是庞大市场,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也是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内容之一。在对美贸易受阻的挑战之下,企业内外贸“两条腿走路”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东莞市零售行业协会、东莞市电子商务联合会、东莞市采购与供应链协会、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消费市场的联合倡议书》,呼吁东莞零售、电商及供应链企业携手同行,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共绘“双循环”发展新图景。
广州市场商会也向全行业发出了“稳外贸强内销”倡议书。一方面,将充分发挥覆盖近30个行业类别、连接数十万商户的渠道优势,积极帮扶出口转内销产品拓展国内大市场,以及积极打通商超、电商平台等流通渠道,支持商户进一步提升优化产品竞争力扩大范围触达国内外消费者;另一方面,鼓励商户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展会,探索布局海外选品中心,通过海外直播带货、跨境云展会等数字化手段,精准对接新兴市场需求,让全球采购商实时触达国内源头厂商。
广州市场商会主要由多个行业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单位组成,2023年会员企业市场年交易总额超过千亿元。
为了推动福建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7年,力争培育认定1000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和20家内外贸融合交易市场,累计培育不少于100个亿元级规模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电商平台(企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4月1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用好消费品有关新政策,办好外贸优质中华行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等。
稳定供应链,加强专业服务国际化支撑
中国外贸的竞争力,离不开供应链的稳定与实力。这也是各地稳外贸的后盾及发力重点。
在夯实产业基础上,东莞上述新政提出,将扩大中间品贸易,稳定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关键技术企业降本增效,培育产业链优质企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强化源头创新和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过梳理重点中间品贸易企业名单、加强与头部企业对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培育优质企业、推动科研平台建设等措施,提升优势出口产品竞争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作为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在做好“走出去”“引进来”桥头堡的同时,也将加强对于供应链企业国际化的专业服务作为稳外贸的一大重点,同时将更多资源向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倾斜。
上海近期出台的支持政策主要包含五方面,分别为:建立服务企业走出去协调机制,加强专业服务国际化支撑,打造企业出海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举办多维度的培训对接活动,支持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用好展会资源。
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罗志松在4月1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特别需要的跨境专业服务问题,上海制定出台了《关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干措施》,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跨境服务能力“伴随出海”,并发布首批100多家上海市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机构名单,为民营企业开展跨境投资提供更为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另外,鼓励和支持上海市更多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参加国际知名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展会。今年推荐了200个海外展会,对于参加推荐目录展会的企业可予以相应支持。参加推荐目录以外的海外展会,也可以获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
加码跨境电商、海外仓布局及金融支持
跨境电商是中国外贸的重要新增长极,即使面对关税压力,仍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这也成为多地接下来稳外贸、寻求增量的关键领域。
其中,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倍、增速排名广东省第一的阳江市,“稳外贸八条”新政就在支持跨境电商上铆足了劲。比如,支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对入选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的县(市、区)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用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跨境电商选品中心,建设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且进驻不少于50家阳江市企业品牌产品的选品中心的,对建设方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把加强海外仓布局建设写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阳江市将去年出台举措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布局海外仓和集货仓的最高额度,从原先的15万~20万提高到了50万元。
4月2日,“浙跨全球 品牌出海”2025浙江省跨境电商服务季活动启动仪式暨嘉兴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在浙江嘉兴启动。本次活动是今年以来首场全省性高规格跨境电商服务对接活动,旨在助力传统工贸企业开拓跨境电商,加快推动浙江企业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跨越。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周向军表示,当前,浙江省正在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发展新环境。各地要以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需求导向提供针对性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中国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稳外贸的重要手段。让外贸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也成为各地近期加码的工作。
深圳自4月正式启动“逐新前行 质升量稳”外贸政策宣讲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更深触达外贸企业的方式提高政策的落地效率。同时,近期推出的“深企e贸”产品,帮助深圳的外贸企业更好地获取全球采购商信息,对接潜在客户,最大化地促成交易。
东莞则将拓展跨境贸易货运通道网络,提升通关便利化,支持外贸企业减负稳岗,系统强化涉外法律建设,指导企业妥善应对贸易救济调查,鼓励民营企业用好商协会资源;另外还将加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强化信用保险保障作用,增强企业汇率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