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站里看新风|禹州市:小站点服务大民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杨伟
暑期孩子去哪里,天气炎热文娱活动哪里搞,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照料……7月9日,许昌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主题采访活动首站来到禹州市找寻答案。

当日上午,酷热难耐,该市夏都街道广场社区兴趣爱好室内却清凉宜人。11岁的武辛茹和4岁的弟弟武奥忻正在练习绘画,他们的父母白天摆摊做生意,姐弟俩就来这里。和他们一样,还有十多个小朋友围坐在桌前,或手工制作,或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暑期大学生志愿者马怡冉负责看管这些孩子。小马是一名大二学生,每天来社区辅导孩子写作业、绘画等。“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每天感觉充实快乐。”她说。
该社区有老年人360多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白天有去处、有人照看,还有志愿者提供陪同老年人就医、代买药等服务。
“群众有需求,社区就要有服务!”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法金辉说,为了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社区2019年10月加装了电梯。

乐声悠扬,彩扇飒飒作响。颍川街道办事处的文娱活动室里,秀|丽巾帼旗袍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室外热浪滚滚,室内清爽怡人。“我们原来在户外排练,现在社区提供了干净整洁场地,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别提多开心了。”57岁的陈领辉笑呵呵地说。
颍川街道有常住人口近20万人,下辖15个社区。该街道将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化站有效整合,成立图书室、健身活动室、市民学校、文史馆、法治馆等场所,成立126支约2000人的文明实践队伍,开展6大类73项文明实践项目,受益人群超过3万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该怎么干,才能真正给群众带来方便和实惠,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百姓实际需要。”颍川街道宣传干事潘高锋介绍说,利用“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治理体系,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形成“需求菜单”,协调有关部门、社会组织设计“服务菜单”,以群众“点单”、街道“接单”的方式精准配送,让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在范坡镇圈刘村,不断增强的村集体经济让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开展。近两年来,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种植,集体经济收入连续突破20万元、40万元。
记者看到,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村民提供理论学习、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便民服务、健康运动等“一站式”活动空间,环境温馨、设施齐全,已成为村里最受欢迎的“打卡地”。
“村里有钱了,更加激发了全村上下推进文明实践活动的信心与热情!”范坡镇圈刘村妇女主任闫杏杏说,根据村民实际需求,暑假组织归乡大学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效缓解了暑期孩子看管难、作业辅导难等问题,得到了村里老少的一致好评。
目前,禹州市已经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包括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6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分中心、11个文明实践基地和52个文明实践广场游园。依托这一联动高效的文明实践“矩阵”,1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3800余支业余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群众需求,广泛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童心向党”“多彩假期 艺路童行”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惠及群众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