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率超九成!织篢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在阳西,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织篢安,则阳西安。

作为县中心城区所在地,织篢面积达217平方公里,涵盖9个社区、17个村委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频繁上演,占据了日常警情的七成之多,治理形势错综复杂。
然而,织篢派出所迎难而上,深度践行“枫桥经验”,成功构建起一套“排查—分流—调解—闭环”的全链条纠纷化解机制,成效显著。今年以来,矛盾调解成功率91.8%,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精准排查,掐灭矛盾火苗
社区民警们巧妙地结合接处警、案件办理等日常工作,围绕婚恋、家庭、邻里等六大重点领域,全面展开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今年1月3日,70岁的无业老人关伯报警,称被家属关在门外,不让进门。这看似简单的不让进门事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家庭纠葛。原来,该房屋虽由关伯出资购买,却登记在儿子名下。关伯的家属以其年轻时未尽父亲责任,便拒绝其在此居住。不堪打击的关伯,甚至多次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

织篢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联合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但起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多次调解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民警与人民调解员转变策略,分别与关伯及其家属深入交谈,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经过多轮沟通,民警和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关伯家属有所触动。最终,他们达成和解。

至此,这场棘手的家庭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关伯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今年以来,已有4件矛盾在基层就地化解,23 件移交织篢镇综治中心,进入闭环处置流程。
智能分流,提升处置效能
织篢镇派出所依托“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借助“社区警务平台”与“粤平安平台”双轨并行,实现了纠纷的精准分类、高效化解。

警务类警情,民警第一时间介入调解;非警务类纠纷,则一键流转至镇综治中心,实现高效对接。2023年4月,阳西县司法局与阳西县公安局携手,在织篢派出所成立了全市首个涉治安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司法局的两名专职调解员和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强强联合,专门针对非警务类警情矛盾纠纷进行化解。民警在接处警时,一旦遇到非警务纠纷,便迅速移交至人民调解室,双方协同作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了“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委员会推行“民警+调解员”协作模式,针对夜间高发的家庭矛盾,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民警关天焱回忆道:“今年年初,一对夫妻深夜争吵,险些引发肢体冲突。我们接到报警后,联合社区工作人员连夜展开调解,成功避免了事态扩大。”这种即时介入的方式,如同给家庭纠纷这颗“定时炸弹”装上了安全阀,有效防止其升级为治安案件。今年以来,治安调解委员会共接收移交案件61宗,成功调解56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1.8%。
走进织篢派出所,满墙的锦旗映入眼帘,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只有民警和调解员们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化解心结的平凡坚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已然在织篢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平安之花。
撰文:赵强 陈醒
图片:阳江市公安局提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