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通用技术课程如何融合创新?这堂教研课来展示
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2025年4月24日下午,“数智驱动·课改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沪穗蓉协同推进会通用技术分会场在广州市第十七中学顺利举行。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创新。

数智课堂展示环节,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罗坚强老师执教的《系统的设计:我的天问一号》体现了多重创新。课程融合学校“天文观测与航天科技教育”校本特色,在任务推进中,学生以小组工程团队身份,围绕预算、电力、载重、科研成果等多重约束,使用教师自主研发的“系统设计卡牌”与系统图表工具,协同完成“我的天问一号”系统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在真实任务驱动下,逐步发展技术意识、工程思维与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坚强老师熟练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借助AI进行深度备课与课堂组织,整合相关图文资源实现任务推送、成果提交、图表生成与数据诊断,构建了“教—学—评”同步融合的智慧课堂流程。该课不仅为后续工程实践任务奠定了系统设计思维的基础,更实现了校本资源、平台工具与项目学习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彰显了技术课程面向未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育人导向。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王苑桥老师展示了一堂题为《初识控制——假期出行我与植物的“零成本”约定》的示范课,该课以“班级绿植假期养护”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化身问题解决者,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制作测试,形成完整的技术实践闭环。课程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通过结构化任务驱动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王苑桥老师巧妙融入数字化手段:AI辅助课前预习与策略优化、智能投票实时统计控制方案、数字人讲解安全规范等,实现了“师生机”三元协同的高效课堂。同时,依托科学实践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精准突破学习难点,助力思维进阶。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冯颖老师,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教学专家、高新区教研员龚洪敏老师围绕“两节课例的教学特征与课程改革价值”进行了深入评析。专家指出,两节课例体现了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转型趋势,展现出数智赋能背景下课堂形态的重构尝试,尤其在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教学流程、系统方法落实工程思维、任务驱动促进真实学习迁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
同时,专家们也从更高维度对三地协同教研提出展望。未来,通用技术课程要持续以“数智赋能”为方向,以“系统设计+项目任务”为路径,充分利用国家平台与区域资源,推动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同步变革,在“教—学—评”一体化推进下,实现学生素养的真正生长。
据悉,本次通用技术分会场是沪穗蓉协同推进教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秀区落实数智转型与核心素养导向改革的有力实践。接下来,越秀区将持续推动课程改革与AI平台深度融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共创通用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越秀路径”。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