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图品宁夏|追光老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9:42:00    

山川静默间,镜头定格峥嵘岁月;光影流转中,历史与当下深情对话。本期我们推出由银川职业技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师关海涛,历时5年完成的宁夏老战士影像记录。此项目通过肖像拍摄、口述历史采集,结合老战士珍藏的文献、证书、实物,为宁夏健在老战士构建起专属的“立体肖像”,以影像之力致敬英雄、传承记忆。

  回溯项目起点,2018年,主创团队便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敬意,开启了拍摄之旅。5年来,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宁夏多地,聚焦那些亲历过特殊历史时期的健在老战士:他们中,有曾穿梭于抗日烽火的勇士,有跟随解放大军见证山河焕新的革命者,也有在朝鲜冰原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镜头前,老兵们的面容被岁月刻下深深痕迹,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代人的信仰与坚守;口述中,一个个鲜活的战斗故事、一段段难忘的峥嵘过往,让比史诗更真实的历史场景徐徐铺展。

  不同于传统的肖像拍摄,该项目更注重“立体性”与“完整性”。主创团队不仅用相机捕捉老战士们的精神风貌,更系统采集他们的口述历史,同时细致梳理老人们珍藏多年的历史文献、立功证书、老照片及军功章、旧军装等实物。这些带着时光温度的物件,与影像、口述内容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老战士们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生命轨迹,让“英雄”形象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可感、可触的身边榜样。

  “这不仅是一个摄影项目、一场影像展览,更是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主创团队负责人关海涛表示,5年间,团队始终希望通过镜头的凝视,让更多人走进老战士的故事,理解他们“将厚重历史深藏于心,将烽火岁月化为沉默坚守”的平凡与伟大。如今,这些凝聚着心血的“立体肖像”,既是对老战士奉献与牺牲的致敬,也为宁夏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更邀请每一位观者在光影中与历史对话,传承英雄精神。

魏天禄,1930年出生于宁夏,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立三等功一次,被朝鲜政府授予了军功章,同时被授予579团模范党员奖。1951年12月、1952年4月立三等功两次,1953年因扑灭敌人细菌战及抢救工作突出立三等功,被授予朝鲜政府军功章。1955年6月复员,先后在中宁县石空区卫生院、中宁肃反办公室等基层卫生单位工作。

翟开明,1948年1月入伍,参加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1951年5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在王震8507部队为铁道兵,1953年回到宁夏。

黄廷海,1931年出生于贵州印江,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阻击战、上甘岭战斗。1952年阻击战中,冲锋在最前线,表现优异,获全团通令嘉奖一次。1954年任野炮团司务长。1958年从部队转业至宁夏同心县王团农场作业站任副站长,1961年转至同心县百货公司任业务员并1992年退休。

丛旻滋,1928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946年参军,在海南岛战役中身负重伤。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建设,修建飞机场,1953年归国。1966年转业至宁夏公安厅,后分配至兴盛煤矿、柴油机厂。1980年退休。

叶光彩,1928年出生于宁夏中宁县,1949年9月参军,曾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五军医院工作,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五军医院工作时,荣立三等功,获得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军功章一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总会授予和平奖章一枚。

苏保珍,1930年出生于宁夏青铜峡,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期间曾参加解放宁夏灵武战役。1950年参加贺兰山剿匪战斗。1951年2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578团。参加第五次战役时因作战突出荣获三等功一次。1953年9月回国,编入成都军区0541部队驻守重庆。1957年12月复原。

韩贵芳,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华北军区炮团七连,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在华北炮六师41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离休前任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总务科。

马章锁,1924年出生于宁夏盐池县,193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39年转入骑兵营在营部担任司号员,1942年3月编入绥蒙军区司令部骑兵2团,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4月担任绥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干事,参加平津战役。1955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0师后勤部,两次入朝作战,负责被装、营养供给。1955年7月12日被授予大尉军衔,1956年2月获得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季正/文 关海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