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宁远:从落户到深耕 科技小院绘就农业革新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51:00    

本网讯(通讯员 余巧艳 蔡兴 吴胡军)2023年10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领衔的在湘首家科技小院落户宁远。一年来,宁远稻烟科技小院探寻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通过建立“高校—政府—农民”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实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宁远县周家坝村,万亩烤烟长势喜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军正在指导同学们对烟叶进行揭膜期试验和养分优化试验。宁远县作为重要的烤烟种植区,传统种植技术在面对多变气候与市场对高品质烟叶的严苛要求时逐渐显露出短板。作为宁远稻烟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刘学军带领同学们找准水稻和烤烟生产最佳技术的结合点,探索稻烟共建、设施共享、技术共构、产业共融等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各参与了一个项目的工作。主要是从怎么适应气候条件来改善烟叶的生产以及轻碱化的施肥,通过氮、磷、钾复合肥的调控优化施肥的结构和状况来适应烟草生长的过程,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使烟叶生产、烟叶的品质和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是我们下一步要攻克的难题。我们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下地去观察烟叶的长势行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来采取措施,确保稻、烟的系统有一个好的生长情况和收成。”刘学军介绍道。

今年二月,科技小院迎来新一轮入驻研究生,他们带着《不同揭膜时间对烟叶品质和氮代谢影响的研究》《烟草养分优化管理的研究》《稻烟轮作区土壤消障提质技术研究》《稻烟轮作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影响的研究》等课题,践行“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模式,深入农家与产业一线,将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我们把实验做到田间地头,我觉得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验才有意义。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成果,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研究生彭浩渺说道。

周家坝的万亩优质烟稻轮作示范田为实验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基地。研究生们长期驻扎,与农户紧密合作,将理论知识与田间实操深度融合,创建了一套从种到收、从整地到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全程“保姆式”农业生产服务模式,解决了肥效不及时、病虫危害、水稻倒伏等生产问题。“这些学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们天天下地做给我们看、讲给我们听、指导我们干,我们现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更环保更经济了,烟也种得越来越好了。”种植大户李香权表示。

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户农家,通过党建引领,“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新模式、“四零”服务新体系,针对宁远实际,先后完成了稻烟轮作系统水稻镉污染修复应用、生物质烤烟示范基地调研、麻池塘村粮畜渔子系统、湾井镇周家坝大凤自然村农田缺水现状调研等。开展稻烟育种、土壤保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水资源利用等10余个项目研究,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公司科技奖励9项,授权专利11项,发表论文10篇,宁远稻烟科技小院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