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很重要,生气不重要吗?幼儿园萌娃金句频出,竟然是因为这堂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赟 朱张津
“一个无法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他的房间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让潮新闻记者思考了很久,但一群七八岁的小朋友,却立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只见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们就你一眼我一语谈论了起来:“衣服可能在垃圾桶上,房间很乱,有很多灰尘与垃圾。”“里面有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比如有些废纸。”“垃圾桶被踩破了,衣服可能在空调上,房间的窗户也已经被砸破了”……

当老师问道,“每个情绪的重要性”时,小朋友们的回答,再一次让人惊喜:“生气情绪也是很重要的,我如果不生气的话,别人就可以欺负我。”“我想保留焦虑情绪,没有焦虑就会想不到以后的事情,如果以后要考试,就想不到要为考试好好做准备。”
这节让潮新闻记者惊喜连连的课堂,是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去年推出的《戏剧心理屋》,短短大半年时间,就成为爆款课程,这节课究竟有什么魅力?
用“教育戏剧”打开孩子们的心门
去年暑假,《戏剧心理屋》课程正式上线,谈起该课程的创始初衷,课程创始老师翁澜珈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心理成长。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于是就会有一系列问题,比如情绪管理不当、不懂得社交、亲子沟通障碍、抗挫能力差、不自信、责任意识弱等等……”
遇到这些问题时,不少家长会选择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但过于生硬,孩子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有没有一种有趣的方式,去帮助孩子改善,帮助他们提高面对成长困境时的“心理素质能力”呢?答案就是《戏剧心理屋》。


“推出这门课程,是希望通过戏剧游戏化、角色扮演化、场景体验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以沉浸式、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能深度思考生活中的成长困扰,共同寻找‘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方式。”
翁老师提到,运用“戏剧故事”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孩子们在“戏剧情境化、游戏化”的课堂中,可以很自然地融入故事情境,与同伴交流想法,在故事中积极表达自己对故事中心的思考。
“比如这学期我们和孩子探讨的是‘如何与同伴更好的相处’,如果我们直接跟孩子去探讨友谊问题、情感调控问题,其实是非常直接,甚至是不安全的。但我们将这个话题放在《巨人与春天》这一故事中,孩子们会觉得自己是在帮故事中的角色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翁老师表示,在套上角色的保护壳后,孩子们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畅所欲言,“孩子们用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去输出观点,同时也能听到不同孩子的不同观点。相当于是一个互相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
随着故事的深入,不同角色的出现,孩子们的思维也一次次被调动,“这个问题出现了,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色是如何看到这个问题的,孩子们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和多元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解决。”
开设不到一年,收获一群“粉丝”
“昨天下课回来就很开心,说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还要好玩,课程越来越有趣了。”
“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爱,通过课程传递给孩子们用心去看世界,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节课太吸引孩子了,开始期待接下来的课程,等待都变得美好了。”
“每次去上戏剧课,孩子总是表现出很开心快乐的模样,很幸运能接受到这种教育模式。”

家长们的好评
《戏剧心理屋》的两位授课老师手机里,保存着不少家长发来的感谢短信,虽然这门课开授不到一年,但已经拥有了一群“粉丝”。
于女士的女儿去年刚上大班,在第一次刷到《戏剧心理屋》的相关介绍时,她就毫不犹豫报名了,“‘听见孩子真实的声音’这句宣传语吸引了我,我希望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同时对方又能够认真聆听。有些话其实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说,但老师可能不会很细心地给出回应,但在《戏剧心理屋》这节课上,老师不仅会给每个孩子回应,还会把他们的回答都记录下来。”


虽然目前才上了三节课,但于女士一家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课,“老师们太用心了,会认真记录下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女儿也被老师的用心感染。记得她上完第一节课回来,就迫不及待告诉我这节课有多好玩,也很喜欢老师,非常亲切。”
于女士说,现在周日成了女儿最期待的一天,“她不知道今天的课堂上自己会扮演什么角色,会遇到什么小问题,所以每节课都带着期待,带着好奇。”

据了解,目前《戏剧心理屋》面向5-11岁学员,依照不同年龄层的“心理成长需求”,开设幼儿(5-6岁)、低学龄(7-8岁)、中学龄(9-11岁)三个阶段,围绕“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三大维度,聚焦探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走得太快,而忽略了慢下来‘好好地倾听孩子’,不如给与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能在这个空间中接触‘更真实的自我’,建立‘更独立的人格’。”翁老师说道。
这样的课堂,你喜欢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