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预备是指什么
犯罪预备是指 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特殊形态。具体来说,犯罪预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主观上具有方便实行并完成犯罪的意图: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并希望通过预备行为来实现这一意图。客观上准备了工具或创造了条件:行为人必须实际采取了某
时间:2025-01-12 00:27:26
-
根据什么判罪
定罪是根据 犯罪构成来进行的。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对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构成的是轻罪还是重罪的确认与评判。具体来说,定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罪体与罪责相结合:定罪不仅仅是对行为的客观评价,还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罪责。罪体主要体现客观危害,而罪责主要体现主观恶性。主观与客
时间:2025-01-11 00:53:55
-
主观上是什么
主观是指 人的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它涉及个体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判断和决策,受到个人意识、情感、价值观和偏见的影响。主观性体现在人们认识、评价和判断事物时,容易产生个人的偏见和误解。在理性思维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一般追求客观性,即根据客观的证据和事实来进行判断和推理。具体来说,主观可以包括:个
时间:2025-01-11 07:03:25
-
什么是主观解释论
主观解释论是一种法律解释理论,它主张法律解释应当着重于揭示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主观意图和原意。这一理论认为,法律是立法者为社会一般人设计的行为规范,反映了立法者对于允许或不允许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愿望和态度。因此,法律解释的主要目标是找出立法者的主观状况,即立法原意。主观解释论的特点包括:立法者的意图
时间:2025-01-11 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