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破解子痫前期发病之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1:34:00

胎盘外泌体成疾病“分子信使”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多泡核内体与质膜融合后,或直接通过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性小囊泡,在细胞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人员从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分离出胎盘外泌体,将其注射到孕鼠体内,精准模拟出了人类子痫前期的核心特征:孕鼠从妊娠第11.5天起出现进行性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肾脏损伤,胎鼠生长受限且活胎数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相同剂量的胎盘外泌体在非孕鼠中未诱发任何异常,提示胎盘微环境对疾病发生的特异性作用。
通过示踪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胎盘外泌体主要定位于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并首次捕捉到母体子宫动脉内皮细胞吞噬外泌体的动态过程。当用肝素阻断外泌体内化后,孕鼠子痫前期样症状显著缓解,证实外泌体的血管内皮靶向性是致病关键。
深入研究“揭秘”致病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中性内肽酶对血管活性肽C型利钠肽(CNP)的降解能力远超其他肽类。当内皮细胞中性内肽酶水平上调时,局部C型利钠肽含量下降,进而阻断C型利钠肽与平滑肌细胞受体NPR-B的信号传导,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这一发现首次在分子层面证实,胎盘外泌体中的过量中性内肽酶通过破坏CNP—NPR-B信号轴,最终引发高血压。
开启子痫前期精准防治新路径
童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子痫前期致病机制的理论空白,还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的紧密结合,为这一妊娠危重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了科学路径。目前,童超教授团队正基于研究发现开展相关药物靶点筛选与临床转化研究。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臧娜 袁晓
编辑:王建影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