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假日法庭”,开庭
4月12日,周六,开发区法庭、颍西法庭一改往日的寂静,开庭审起案件来……这是颍州区人民法院推出的“假日法庭”,审判“不打烊”既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益,有效降低诉讼成本,又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

当天,开发区法庭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这起案件的当事人因工作日难以到庭参加审理,法官在征求原被告双方意见后,将庭审安排在了周六。双方如期来到庭审现场后,法官耐心倾听两人的诉求,并悉心调解和沟通。最终,当事人逐渐消除了对立情绪,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原告赔偿被告各项损失1.9万元,当庭履行。庭审结束后,法官还结合案情开展了普法教育,引导企业规范用工,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颍西法庭法官也在忙碌着,上午审理了两起案件。在一起离婚纠纷中,因原告身处山东,被告远在国外,且双方工作时间无法参与诉讼,法官征得两人同意后,决定在周末通过线上开庭调解纠纷。庭审中,法官聚焦双方矛盾集中的子女归属权及抚养费等事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调解。通过反复沟通协调,双方对孩子的归属及抚养费的支付达成协议,案件调解结案。在一起商铺置换纠纷案中,法官结合合同约定的内容对双方进行调解,促成矛盾化解。
据了解,颍州区人民法院“假日法庭”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假日法庭”的特点是灵活开庭,可选择在节假日、双休日开庭;调解优先,零距离普法促和谐;巡回审判,田间地头开庭更方便。
“假日法庭”适用人群为工作繁忙或难以在工作日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如在校师生、务工人员、在外地居住的人员等。有需要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协商确认后进行开庭备案。适用范围仅限民商事案件,各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均同意方可申请。
相关
记者从4月15日召开的全市“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法院以多元共治、数字赋能、特色品牌等司法创新服务,“多点开花”,以司法之力为法治阜阳建设再添新“枫”景。
除了颍州法院开启“假日法庭”,颍上法院八里河法庭在旅游高峰期将法庭搬进八里河风景区,现场处理涉旅游类纠纷;颍东法院口孜法庭将诉讼服务工作前移,安排专人在诉讼服务站指导当事人进行诉讼,助力案件快审快结;界首法院设立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室,采用皖北农村群众习惯的“坐小板凳上唠家常”的方式,让法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同时,为让“枫桥经验”更接地气,开发区法庭为辖区200多家企业建立“行业微信群”、临泉城关法庭利用当地“心理茶馆”开展调解工作;阜南地城法庭对接“五老法治诊所”成立“五老”调解组织等,一个个解纷“便利店”,为群众织起解纷网。
“上述法庭的做法精准契合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司法需求,既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有效降低诉讼成本,又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阜阳中院副院长级审判员张芳说,接下来,各个法庭还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因“庭”施策,按照“一庭一品”的思路,创建突出自身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
全媒体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代巍 赵晨晨 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