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科技美学不能牺牲实用与安全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近日,工信部宣布将对隐藏式车门把手进行整顿,主要措施包括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的确,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有其独特的美观和科技感。但科技美感极大增强了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却是一箩筐。一网约车司机吐槽现在的车门把手设计不实用,“拉20个人最少得有12个人整不开,我还得给乘客开门”。隐蔽无标志、不好找还是个小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才是大麻烦,如断电失效、夹手等,带来逃生和救援风险。最简单的一个问题,隐藏式门把手是电机控制的,一旦电机坏了,或者碰撞之后整车断电了,那隐藏式门把手还能弹开吗?有人说,只要事故之后人工解锁就可以了,但不同于机械门把手的是,隐藏式门把手就算从外部借力将其解锁了,也可能因为电机故障或者断电,门把手没有弹出,你怎么打开车门?而救援人员对隐藏门中的把手也多是束手无策,最佳救援时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门把手而消耗掉。
有鉴于此,工信部提出强化车门把手在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降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并确保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要求车企必须增加机械解锁备选方案。出了事故能打开,断了电要能打开,车辆翻滚要能打开。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必须保证门把手可以打开。
隐藏式门把手可以有,但要保证安全,这反映出监管部门正越来越重视智能汽车安全性问题。汽车车门把手标准,不仅是技术问题、设计问题,更是安全问题,造车的底线是安全。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为的是让安全问题不再“隐形”。
实际上,更令人疑惑的是,如今车企热衷于配置隐藏式门把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风阻确实有可能减少了一点,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它的正面作用,除了科技美感,几乎没有。这种纯粹追求“花架子”,只是为了美观而没有注重实用的设计倾向,还成为了当下不少行业的一股风气。比如在家电领域,许多新产品增加了大量触控按钮但取消了物理按钮,导致老年人使用困难。这种盲目追求科技美学的目的,都是把营销放在第一位,在意的都是“卖点”,却忘记产品生产出来归根结底还是给人用的。
追求科技美学毫无问题,但它必须有边界,不能把“好看”凌驾于“好用”与安全之上,毕竟不起眼的门把手却是通往逃生大门的第一钥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