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方位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6:09:00    

汽车购买使用的全链条、各环节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去年,我国汽车、石油及制成品零售额占社零比重超过15%,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顶梁柱”。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消费链条正不断向汽车后市场延伸。

拓展消费场景

2025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中国大奖赛近期在上海落下帷幕,吸引超22万人次观赛。上海同步举办汽车文化节,推出补贴政策,让汽车文化节期间的购车消费者享受政策优惠。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汽车在使用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服务需求,带动很多新业态成长。

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这些举措将有效释放新消费需求,激活增量市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技术业务部车船处副处长于德营说,例如,汽车改装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催生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汽车改装消费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北京等6地车主人均消费超千元;贴膜、车体改色、升级汽车音响设备等方面的改装项目,占整个汽改市场的85%。

“汽车+旅游”“汽车+文化”等跨界融合业态,也创造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微度假”的休闲方式,带火了露营,随之带动了自驾游和房车游的发展。一些车企将露营作为产品创新发力点,化身“露营基础设施”。例如,部分新能源车型提供大功率外放电功能,可为电磁炉、投影仪等设备供电。

打通消费堵点

当前,汽车已逐渐从传统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型。增强消费者满意度,需提高服务品质,营造优质的消费环境。“汽车后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组成部分,既关系民生服务业,又关系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表示,目前在维修配件市场的数据流通方面,依然存在壁垒。他建议,开展维修配件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加快建设汽车维修配件溯源体系,推动行业标识互通、数据安全共享、配件供应链协同发展,真正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

补齐配套短板,是延长汽车消费链条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县乡地区充电设施不足、房车露营地数量稀少、汽车赛事场地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存在。

于德营建议,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并加快充电站、专业化汽车改装场地、规范化房车露营地、高标准比赛场地建设;同时,精心打造融合汽车文化的文旅项目,比如培育“汽车+影院”“汽车+餐厅”“汽车+赛事”等新潮模式,拓展多元化汽车消费场景。

围绕新消费场景,要逐步破除政策限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信息化时代,可依靠数字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高效灵活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放宽汽车改装备案要求。在汽车动力改装上,涉及出行安全,要严格监管,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而在车身轮毂、音响等的改造上,可适当放开,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体验感。

促进汽车流通

长期以来,我国新车市场和二手车市场相对割裂。王青认为,二手车市场和新车市场相互协调促进,才能使整个汽车流通更加顺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

在北京花乡二手车交易市场,商家可提供二手车展示销售、鉴定评估及交易过户等全链条服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交易流程不断简化,特别是异地上牌更加方便,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到心仪的二手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其中,全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成功突破100万辆大关。

今年初,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围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这5个方面,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目前,正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批研究确定试点城市名单,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全面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经济日报记者 吉亚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