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智能化“金蛋”养殖好“钱”景
“一个鸡舍2万只鸡,平常只需用2个工人完成喂养,不仅让蛋鸡们有了舒适的家,也让我们节省了人工成本,只需要操作一下设备,不到十分钟就能喂完。”铜川市王益区塬畔村蛋鸡养殖户王芳莉在按下饲料投送按键后,满脸笑容地说。

在王芳莉的鸡场,全自动化鸡舍矗立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蛋鸡标准化养殖笼架排列有序,一只只蛋鸡或在干净舒适的阁楼里“引吭高唱”,或悠闲地吃着食槽里的食物,不时有鸡蛋滚进收蛋槽。
大家亲切叫王芳莉“鸡神仙”,她满怀对农业的憧憬,再加上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深厚乡愁情结,从1995年的500只鸡养到现在的20万只,在塬畔村中相继建有远大、秦农、秦大3个养鸡场,分别由她和两个女儿经营,她敢闯敢拼的精神成为塬畔村的美谈,还成了周边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养鸡看似不难,其实能学到不少。“把我们的鸡蛋吃惯了,别的鸡蛋感觉不好吃,壳光滑干净,卖相好,品质高,市场上供不应求,西安、延安、咸阳等地客商整车的拉,直接给现钱。”王芳莉介绍,在喂养过程中对饲料的科学精准的搭配,由她自己配比饲料,增加禽类维生素和益生菌,深受消费者青睐。

小小鸡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一头连着产业链从业人员的生机。对于有养殖意愿的村民,王芳莉都会耐心地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现场进行指导,还能带动一些当地贫苦户就业,实现从一人富到带动一方富。
“我年纪大了,出去不好找活,现在在养殖场里上班,不仅离家近,还能赚到钱,活也不重。”工人孙大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干起活来手脚麻利,并认真地打扫着鸡舍的疙瘩角落,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孙大姐以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村门口上班,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种“家门口”上班模式她很满意,像孙大姐这样在王芳莉鸡场务工的还有很多。

截止目前,养殖场共带动15名村民长期务工,每年支出劳务工资30多万元。
“按照‘生态绿色化、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的发展思路,聚力打造‘精、特、优’高效畜牧产业,以盛发和绿林为龙头的养殖场,推广海兰、罗曼高品质蛋鸡品种,做优做强产业链前端,全力保障全区畜禽产品有效供给。”王益区畜牧站负责人张宏侠说。
近年来,王益区积极探索蛋鸡产业化发展模式,持续推进蛋鸡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培养龙头企业,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着力构建“自动化、规模化、精细化”的蛋鸡养殖体系,努力将蛋鸡产业孵化打造成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全区共有家禽规模场9家,饲养量达到56.16万羽,禽蛋产量达到3772吨。
来源/王益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