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匠心筑城·劳动礼赞——济南市住建系统工匠先锋五一特辑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20:28:00    

海报新闻记者 齐泽文 通讯员 杨焜铄 济南报道

编者按: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济南市建设工会联合会推出“匠心筑城·劳动礼赞——济南市住建系统工匠先锋五一特辑”,以笔触与镜头定格城市建设者的奋斗身影。他们是城乡建设校准毫厘的“经纬者”,是蓝图照进现实时破浪前行的“筑梦人”,以匠心勾勒泉城轮廓,用坚守浇筑城市年轮。在这个属于全体劳动者的节日,致敬每一位以双手诠释担当、用专业托举城市未来的济南住建人,愿点滴匠心汇聚成河,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让“济南建造”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更铿锵的足音。

刘伟:跨径桥梁攻坚者,经济施工树标杆

刘伟,这位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桥梁团队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在一线坚守长达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打造出世界第一跨径梁桥,并智造多项先进工程装备。刘伟也因此荣获“齐鲁工匠”“山东交通工匠”等诸多荣誉。

自2018年率队进驻滨州G228项目后,刘伟便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与工程建设中。他先后主持中建股份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由他主导建造的“套尔河特大桥”,以338m的跨径打破了刚构桥经济性瓶颈。这座大桥的建造成本较之前降低12%,全寿命周期成本减少20%以上,为300-400m跨径桥梁的设计树立了全新的标杆。针对传统工字梁成本高昂的问题,刘伟带领团队研发出装配式先张法预制装备,使台座周转利用率提升3倍,折线先张法工字梁普及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面对超深桩施工这一超级难题,刘伟团队毫不退缩,创新研制出“大直径超深桩多路径泥浆循环系统”,成功攻克105m超深桩施工。他们首创的“智能挂篮吊装一体机”,将14层楼高的墩柱建设效率提升40%。此外,刘伟提出的“石墨烯+碳纤维”复合应用技术,显著提升了桥梁的耐久性与轻量化水平。这些成果不仅斩获16项国家专利,还发表了12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4篇为EI/SCI)。

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刘伟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构建了“项目工作室-产业工人学校-产学研平台”三维培养体系,先后开展80余场技术培训,培养了20余名技术骨干,带动行业200余名技术人员实现工艺迭代。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的匠心理念。

姜超:超高层技术攻坚,焊接机器人助力降本增效

姜超,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济南国际金融中心260米超高层项目总工。2008年,他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中建五局,自此开启了在工程一线的奋斗征程。多年来,他在大型综合体和超高层施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获了诸多成果,先后获评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公司“十佳青年”等荣誉,2024年更是荣获济南市总工会直属工会联合会授予的“直属工会工匠”称号。

济南国际金融中心260米超高层项目,位于济南市“一先三区两高地”核心布局中两高地之一的CBD,意义重大。然而,该项目面临着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等“超高层”领域的典型难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姜超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迅速牵头组建“超高层”创新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成功攻克一系列施工难关,并总结形成多项技术成果。其中,创新研发的焊接机器人技术荣获山东土木建筑科学技术一等奖,作为代表作品参展;钢管柱自动焊接方法、超高层建筑强度检测设备等获得3项发明专利,相关科技成果经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完成了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建设浪潮中,姜超以实践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奋进篇章,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闵:优化钢混结构,技术共享培育骨干团队

刘闵,山东三箭集团副总工程师,在建筑一线默默耕耘了十八年。他以匠心为尺,丈量着城市的高度;凭借手中的十余项专利和四篇核心论文,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是当之无愧的齐鲁建设工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层钢结构施工效率低、混凝土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刘闵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高效施工与监测关键技术”。这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较以往提高20%,同时显著提高了质量合格率。其核心技术经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填补了企业在该领域的空白,更为建筑行业的高水平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

作为技术管理带头人,刘闵首创“技术复核制度”,精心设计了十余项技术要点核查办法,系统地补齐了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短板。从图纸审查到施工验收,他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了数十个重点项目安全落地。

刘闵始终坚信“技术要共享,团队才能共进”。在他的悉心培养下,20余名技术骨干脱颖而出;他主导的研发团队多次荣获省市级创新奖项,成为企业技术攻坚的“尖刀班”。面对“杰出青年岗位操作能手”“齐鲁建设工匠”等荣誉,刘闵始终保持谦逊,他常说:“工匠精神,就是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从一张张图纸到一座座高楼,从技术创新到经验传承,刘闵用十八年的坚守,全方位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本色。他常告诫团队成员:“每一栋建筑都是城市的名片,容不得半分将就。”这份对建筑事业的执着,正是齐鲁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朱旭城:勇于创新,技术领航铸精品

朱旭城,现任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自踏入建筑行业起,他便秉持着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的职业精神,从基层项目技术员做起,凭借自身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热情,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工作中,他始终以“精工筑匠”的执着态度,在施工一线磨砺技术,同时紧跟学术前沿探索创新。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他成功入选中施企协科技专家等多个权威专家库,并兼任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已然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身为党员干部,朱旭城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和品质创优的道路上勇当先锋。在济宁市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中,他扎根一线,冲锋在前,精心统筹各项工作。面对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齐心协力,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建筑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经他参与建设的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成功揽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华山珑城项目也荣获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金奖,成为行业内的品质标杆。

面对施工过程中的重重难题,朱旭城勇于创新。他积极牵头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带头开展技术攻坚,优化施工工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近三年时间里,他围绕BIM技术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科技创新创效等业务领域,将施工生产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21项,省市级工法达98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5篇。2023年,他完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型仿古展馆类建筑设计及施工集成技术研究,达到整体国际领先水平。

朱旭城先后荣获詹天佑奖创新集体等荣誉,并获评2024年度济南工匠、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他用不懈的奋斗诠释着担当,用匠心铸就辉煌,激励着广大员工勇往直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