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件”运不出去?南京交通运输部门“一企一策”打通运输应急通道
4月22日9时52分,一辆运载着长超30米、高约5米的风电塔筒的大件运输车辆正从栖霞区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驶出,直接左拐,借助一个宽约30米的运输应急通道,成功驶往龙潭港,随后将通过海陆联运出海至菲律宾,用于陆上风电项目。

这是该企业今年成功外运的第一件“超大件”产品。因为厂区右拐就是5米限高的铁路高架桥,此前外运道路条件的限制常常让企业被迫放弃“超大件”的订单。南京交通运输部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南京市公安交管局、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力改造了企业门口汤龙路的绿化带,打通了一条运输应急通道,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企业再也不用为超大件运不出去而头疼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单子”接踵而至,今年产值预计直接增加3亿元。

“2024年公司生产大型构件约1100件,但车货总高超过5米的设备因运输限制,往往只能采用现场制造,大幅增加生产成本,有时不得不放弃接单。”中建五洲公司董事长李晓明介绍,作为南京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大型压力容器、风电塔筒、桥梁钢结构等金属构件。此前产品外运的路线为出了厂区南门右拐,下穿一座铁路高架桥后再掉头左拐驶往港口。今年以来,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但铁路高架桥5米的限高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很大限制。
“年初走访时,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物流通道受限于厂区南门道路现状,且车货总高超过5米的大件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约30%的订单因此受到影响。”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四支队大队长高嵩表示,为助力南京制造业发展,南京交通运输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市公安交管局、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属地交警大队、城管部门,经过前期详尽周密地勘验设计,历时20多天的现场施工,成功在厂区门口打通应急通道,解决了企业超大件外运需求。现在,企业的大件运输车辆在依法获得《公路超限运输许可证》并向属地交通、公安及城管三方报备后,即可使用该应急通道。

4月22日,记者在栖霞区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看到,一辆装有风电塔筒的大件运输车辆已停在厂区门口整装待发。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公安、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也全部就位,迅速摆放好警示标志、有序疏导交通,临时封闭双向道路,确保应急通道顺利启用。随着大件运输车辆缓缓驶出厂区,企业面临的运输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应急通道打通,预计还能增加25%至30%的订单,总产值约3亿元,为本地增加税收超3000万元,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大幅提升。”李晓明说,现在不仅国内的需求很大,销往全世界各地的订单越来越多,现在公司准备改造4个车间专门来做此类产品。

中建五洲应急通道的打通,不仅为企业产品外运开辟了“绿色动脉”,更是为超大件产品依托龙潭港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开展水路联运,进一步注入了强劲动能。面向未来,南京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此次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实践为蓝本,秉持“企业需求导向、服务精准对接”的核心理念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在产能跃升与效益增长的双轨上稳健前行,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视频 王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