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名志愿者守护“无声赛场”!走近2025残特奥会(佛山赛区)幕后英雄
当前,2025年残特奥会(全称: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项目比赛在佛山如火如荼开展。作为本届残特奥会的首场赛事,赛事共吸引了全国12支代表队,于5月17日至24日在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和南海体育中心展开小组赛、半决赛及决赛的角逐。
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运动员以默契的配合与顽强的拼搏诠释体育精神。而赛场内外,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与手语工作者,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赛事圆满运行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本次赛事中,佛山共有13318名青年志愿者通过广东赛区赛会志愿者招募和信息管理平台报名,经过层层选拔,佛山赛区赛会志愿者目标控制数为3670人。围绕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佛山共安排了630名志愿者构建手语服务网络,志愿者按岗位服务内容分为接待后勤、竞赛、宣传、指引、医疗、票务、机动七大板块。
在赛事前一个月,志愿者们就进行了通用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志愿服务理论政策、应急事件应对、心理健康调适、通用礼仪规范等核心内容。为提升服务质量,志愿者们还接受了基础手语培训。
赛事志愿者黄泽楷负责内场的志愿服务工作,上岗第一天的服务经历让他印象深刻:“早上烈日当头,下午就暴雨突袭,我们的鞋袜全湿透了,但是第二天组委会就为我们新增了雨衣和鞋套,这一个细节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在南海体育中心副场,赛事志愿者田璐带领19人小组负责后勤保障。面对沟通难题,他们用“便签纸”架起桥梁。“运动员休息室里,我们贴上‘冰箱有冰水’‘有需求请写下来’的提示。”田璐说。
赛事期间,8名手语翻译员24小时待命,从酒店到赛场全程守护,为赛场增添了专业保障与温情服务。“运动员需要信息平等,哪怕观众席空无一人,我们也要翻译国歌和每个球员的名字。”手语翻译团队负责人黄焕如语气坚定。
为攻克专业壁垒,黄焕如和团队在赛前做足了功课。5月初,他们邀请足球裁判开设特训课,逐条解析赛事规则与裁判手势,还委托运动员录制足球术语手语视频。赛事进入关键阶段,黄焕如也在不断更新翻译工作的更多细节:“各代表队为荣誉全力拼搏,冲突、冲撞及伤员风险骤增。翻译员必须紧盯裁判手势,第一时间精准传递判罚信息;若遇球员受伤,需全程陪护就医并沟通细节。”在每日的例会上,她反复叮嘱团队保持高度专注,“越是后期,突发情况越多,所有人要像齿轮一样紧扣岗位,确保精准传达各项信息。”
用心、贴心的服务,成为了运动员与观众的共同记忆。多位参赛运动员提到,赛事保障服务专业,队员们感受到了用心和尊重,参赛体验感非常好。不少坐着轮椅来看比赛的观众也对志愿者和场馆的无障碍设施点赞。
“我觉得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很好。我从进来后,就有志愿者帮我推轮椅,指引我来到爱心专区。这里位置非常方便,没有遮挡,观赛位置也正对赛场,我们看得很激动。”乘坐轮椅而来的佛山观众陈洁玲说。
文 | 记者 柳卓楠 通讯员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