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闻追踪:东莞尚无政策激励加油站转型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7:55:00    

近日,羊城晚报刊发的《面临能源转型十字路口,东莞加油站何去何从?》报道引发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关注。有市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提供建设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加速复合站点建设。

目前,东莞加油站转型升级为加油和充电综合加能站的意愿并不强烈。据不完全统计,逾九成的加油站经营依然以“加油+非油服务”为主,仅8%的加油站安装有充电桩等设备。如何推动加油站“加速”转型加能站,更好服务东莞能源转型发展的需要,牵引带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东莞市发展改革局和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传统加油站

市发改局:暂未出台加能站方面激励机制

《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气站、充电桩等资源,在满足安全与技术条件等基础上,支持油氢、气氢、电氢等多种合建模式,提高供给效率”,推进加油站升级为“充电+加油”综合加能站。在“双碳”目标下,综合加能站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情况受到关注。

东莞市发展改革局表示,目前,东莞市对综合加能站暂无量化指标、目标任务。根据初步了解,近年来,省对这方面工作暂无明确的、量化的要求。目前也暂无综合加能站纳入市级重大项目。

市发改局表示,目前,加油站转型综合加能站没有设置额外条件,但要执行各部门现有规定。比如安全生产方面,需遵照执行《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加油站内设置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相关要求》(东应急〔2024〕145号)。

因此,目前,市发展改革局对民营、国企加油站一视同仁、无差异化对待,尊重企业依法合规的经营策略。新能源投资回报涉及因素复杂,综合加能站是企业投资行为,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目前暂未出台专门加能站方面激励机制。

市应急管理局:出台“限2台”要求为管控加油站安全风险

就相关规定出台程序、充电设施数量要求、充电设施设立手续等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回答了羊城晚报记者的提问。

市应急管理局表示,《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加油站内设置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相关要求》(以下简称《管理要求》)是为规范加油站设置充电桩的行为,管控加油站设置充电桩后的安全风险,避免加油站无序增加充电桩导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而制定的。《管理要求》编制工作组认真梳理、研究了现行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周边兄弟地市已出台加油站内设置汽车充电桩相关管理经验和做法,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论证,通过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步征询了发改、工信等10个市有关部门以及34个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分局、滨海湾应急管理局意见,举行了听证会,经过局内设法制机构重大行政决策审查、规范性文件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后印发,其内容和程序均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范要求。

网约车司机在加油充电一体的加能站充电

为何要设置加油站内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2台?市应急管理局表示,其按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加油站核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都要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布置在辅助服务区内”,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的相关规定。为了管控加油站设置充电桩后的安全风险,确保加油站安全运营,市应急管理局出台的《管理要求》明确,参照《汽车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XF/T3004-2020)的规定,加油站内设置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2台。

关于充电设施的设立手续问题,市应急管理局表示,按照有关规定,该局并不是充电设施设立的审批部门。市应急管理局出台《管理要求》是为了管控加油站设置充电桩后的安全风险,避免加油站无序增加充电桩导致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依法对加油站设置汽车充电桩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对新增充电设施有其他要求的,以其他相关部门的要求为准。

市应急管理局还称,近年来,该局通过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该局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已初步实现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和化工园区实时安全风险监控预警。

文、图 | 记者 秦小辉 实习生 韩汶余 陈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