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老炮儿”走出“围墙”,浙江推出200个街头演艺精品点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慧仙

半塘欢喜国风乐团在西子廊桥上演出。 受访者供图
当笛子悠扬的旋律穿透西湖夜色,4D悬浮屏幕中出现经典港风画面,与廊桥上身着飘逸汉服的乐手形成鲜明的反差。
清脆的古筝声和婉转的琵琶声,为广场上的观众带来强烈听觉和视觉冲击。
半塘欢喜国风乐团主理人钱方清楚记着,今年2月乐团接受浙江省文化馆的邀请,在杭州湖滨in77西子廊桥处举办那场国风音乐会的场景。
虚实交融中,传统民乐与二次元、影视经典来了一次惊艳邂逅。
如今,在浙江,像这样的街头演艺正在城市各个角落兴起。
自2022年文艺赋美工程启动以来,文艺走出围墙、走出剧场,在城市社区、商业街坊、公园景区、文博场馆等开展常态化演出,赋美城市气质、点靓乡村风韵。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更是推出了200个“文艺赋美”街头演艺精品点位名单。
从博物馆到历史街区,从繁华闹市到户外广场,在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我们看到了文艺的更多种可能。
音乐“老炮儿”走出“围墙”
去年10月,宁波奉化城市文化中心迎来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阿拉现代乐团成立十周年专场演唱会。
从《第一天》《找自己》到乐团原创的《Diving LADY》《摩天轮》,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在热烈的电声乐队伴奏中,音乐会氛围逐渐推向高潮。

阿拉现代乐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现场400多个座位全部坐满了,之前预约名额一放出来很快就被抢完。”回忆起这场他们准备了近半年的音乐会,宁波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中心主任汤俊杰仍然激动。
这些年,从宁波的各个文化广场到草莓音乐节、东海音乐节、阿拉音乐节,阿拉现代乐团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从培训机构老师到酒吧驻唱歌手,乐团里来自多行业的14位兼职乐手覆盖了爵士、摇滚、民谣等多种曲风。该乐团是由宁波市文化馆组建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团体,乐手们年龄大部分在40岁左右,在各自岗位上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用汤俊杰的话说,一群音乐“老炮儿”聚在了一起。

阿拉现代乐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他看来,随着更多街头演艺精品点位的推出,阿拉现代乐团有了更多优质的演出平台,这也为他们“在全国唱出点名头”的目标提供了更多底气和信心。“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原创,让更多优质音乐走入群众视野。”
如今,文艺演出不再是大剧院的专属。
旅行途中、回家路上,与一出出街头表演不期而遇,正是文艺的“烟火气”所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9月文艺赋美工程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开展活动逾55万场,设置常态化演出场地近1000个,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山区、海岛的全覆盖。
街头演艺的花样不断翻新
把演出舞台从设备齐全的剧场搬到街头巷尾,要保证演出质量,就对节目编排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宋时宫廷节庆是怎样的氛围?“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又长什么样?
今年“五一”期间,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重华殿前连演五天的国风音乐会,让这些穿越数百年的想象,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半塘欢喜国风乐团在德寿宫演出。 受访者供图
由古琴、二胡、琵琶、唢呐、扬琴、笙等民乐带来的宫廷音乐,映衬着身后的南宋殿宇,在乐手衣衫飘扬中,氛围感拉满。
“我们演奏了几首古代宫廷风的曲子,德寿宫的阶石飞檐、展厅内的器皿陈设都成了音乐会的一部分,演员享受表演过程,观众也更沉浸其中。”半塘欢喜国风乐团主理人钱方说,为了让节目更好走进大众群体,他们在曲目的编创上下了不少功夫,如在保留原曲目基调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快板、电子风格等,让传统曲目有了更年轻化的表达。

半塘欢喜国风乐团在德寿宫演出。 受访者供图
在盐城博物馆内的专场音乐会,文化气息更浓郁;在西子廊桥,二次元群体更集中,二次元曲目更受欢迎,港风曲目也很受青睐;在雷峰塔下,演奏“白娘子”相关曲目等江南风格浓郁的曲目也十分应景……走南闯北,乐团也在各具特色的情境中摸索更多样化的节目风格。
半塘欢喜国风乐团并非个例。从过去仅限于同行间的“惺惺相惜”到为更广泛的群体所熟知,如今街头演艺的花样不断翻新。
这个夏天,不妨携二三好友,漫步街头,清风流萤之间,也许便有一场别样的文艺遇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