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论: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7:40:00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本期理论版推出南阳市理论教育讲师团部分宣讲师的理论文章,围绕全面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等方面深入阐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敢作善为、争先创优,锻造过硬干部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

□ 毛 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央八项规定实施13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刻把握其时代内涵,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思想引领夯实作风建设根基,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破除特权与享乐思想,保持政治本色,从思想根源上抵制“四风”。要深入挖掘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的精神力量,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载体,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红色基因中的纪律要求相融合,使崇廉尚俭成为行动自觉,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常态化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剖析违纪违法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推动党员干部对照规定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将纪律要求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实际行动,以“零容忍”态度纠治作风顽疾。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离不开系统化的制度保障体系。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刚性,构建覆盖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领域的精细化制度规范,明确行为边界,杜绝制度执行的模糊地带,形成“带电的高压线”。构建“智慧监督”平台,整合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量,形成协同监督网络,实现对“四风”问题的动态监测与精准打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社会监督力量,让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压实主体责任、抓住“关键少数”,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推动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制度、抵制歪风。

以行动落实推动作风建设见成效,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求。聚焦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问题,深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建立问题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专项治理,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坚持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建立“民呼我为”响应机制,开展基层减负专项行动,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忧。注重长效建设、推动化风成俗,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管理、嵌入权力运行环节,构建常态化监督、精准化问责、立体化教育机制,推动纪律规矩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形成崇廉尚俭、担当作为的良好风尚。

徙木立信,大道致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驰而不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桐柏县委党校)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