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热搜上的食安小科普,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09:35:00    

从没熟的豆角到吃螃蟹进ICU

食品安全问题常常霸榜热搜

不容小觑的食安问题

时刻吸引大家的注意

不妨让我们一起听听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工程学院

食品安全系主任

程楠副教授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

关注那些常见食物背后的安全风险

相信定能让你受益匪浅

为生活添一份安心!

下面是一些常见食材的食品安全小tips,快来看看吧!


吃死蟹?千万不能

死蟹,能吃吗?

千万不能!

死螃蟹是高风险食物,因为螃蟹死后体内菌落总数会升高,有些致病菌甚至会产生具有细胞毒性和溶血性的毒素,并且有时还会产生组胺、尸胺、腐胺等有害的生物胺类物质。食用死蟹后很容易出现引发呕吐、腹痛、腹泻、内脏出血等症状。


小建议采购新鲜的螃蟹,不选购、不食用死蟹,遵循“即采购、即加工、即食用”的原则


做豆角,一定要炒熟哦!



豆角没熟,能吃吗?

千万不能!

扁豆、菜豆、四季豆等豆角中含有皂甙、血细胞凝集素等毒性物质。皂甙进入胃肠道后,会刺激胃肠道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血细胞凝集素具有溶血作用,能够破坏红细胞而引起溶血现象。只有通过充分加热煮透,皂甙、血细胞凝集素等毒性物质才会分解。食用未加工熟透的豆角,中毒的潜伏期大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小建议在烹饪扁豆、菜豆、四季豆等豆角时,确保均匀受热、彻底熟透,吃起来没有豆腥味,避免造成中毒。


葡萄美酒夜光杯,但是自酿需谨慎



自家酿葡萄酒,尝尝吗?

还是算了!

相比工业酿造,家庭自酿葡萄酒由于原料、制作环境和工艺等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风险,例如:自酿葡萄酒容易产生甲醇等物质,可导致视网膜细胞退行性病变、视神经萎缩;原料破损处很容易受到霉菌侵染,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并在家庭长期存储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较大。


小建议慎重“自酿”,最好选择正规企业在严格质量控制下生产的商品化葡萄酒。


木耳本为山中珍,泡发不当变毒源

长期泡发木耳,尝尝吗?

也拒绝吧!

木耳本身是无毒的,正常泡发也不会有毒。但是,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木耳,如果泡水时间太长,就会产生米酵菌酸。这是一种具有毒性强、病死率高、耐高温等特点的生物毒素,即便只是少量食用导致的轻微中毒,可能出现乏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惊厥、抽搐、休克、器官衰竭、死亡,尤其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


小建议对木耳的泡发时间不宜过长,并及时烹饪食用。

快来课堂上学习

做一个专业的吃货


食品安全是对每一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最基本的民生战场。

什么,还没学够,那快来课堂上学习专业的食品知识吧!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这门特色课程,其核心内容就是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科学规律及防控检测的理论与应用,系统探讨了在‘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风险因子,以及风险因子的基本特征、污染途径、与食品基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影响人类健康的危害机制、剂量-反应关系、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控制的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程楠介绍到。

程楠

在课堂上,通过跟随老师深入剖析典型食品安全案例,同学们养成了对网络上脱离剂量谈毒性等“反智陷阱”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查证的习惯,并树立“食品安全可防可控”的民生信心。

作为选修这一门课的学生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21级本科生马天毅表示,通过这门课学到了很多知识,系统认识到了“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各种风险因子的基本特征,掌握了风险因子的预防措施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原理,领略了食品前沿科技的魅力,也更加感受到了食品安全这一国计民生事业的重要意义。



在生活的诗行里

食品安全是永恒的韵脚

它跃动在每一餐的温馨

每一口的香甜

从田野的翠绿到餐桌的丰盛

我们追根溯源,深入探索

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步步为营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守护

食品安全,你我同在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在每日三餐的平凡中

让爱与责任,如影随形

共绘美好“食”光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