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链条把关,给液态食品运输“上保险”| 新京报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6:41:00    

资料图:公路上行驶的罐车。图/IC photo

继《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于2月正式实施后,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据新京报报道,为进一步加强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全链条管理,严防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污染风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编制强制性国家标准,自4月3日至5月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此前专门针对食用油散装运输的要求不同,此番公布的《技术规范》涵盖范围是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层面。未来,《技术规范》通过后,只要符合液态类食品的定义,在散装运输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在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领域,将有更加全面、严格的标准,为更好守护公众食品安全提供了基本指引。

众所周知,液态类食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日常饮用的果汁,还是烹饪使用的酱油、醋等,种类繁多,涉及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过往的诸多报道显示,由于其运输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容器清洁不到位、流程管控疏忽等细节问题,都极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这方面作出针对性的管理要求,明确运输技术规范,也是为运输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打好“补丁”的题中应有之义。

就在前几天,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要求,要建立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依法建立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明确运输散装液态食品车辆的食品安全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核发食品准运证明,确保专车专用。此番《技术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无疑是对这些要求的及时有效落实。

从具体内容看,无论是规定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定义,还是就制度和人员、容器清洗和维护、过程控制和记录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要求,《技术规范》针对的是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全链条管理,突出的是“严”字,也给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上了一层保险”。

比如,《技术规范》要求,从事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发货方、承运方和收货方均应建立食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而在公众关心的运输容器上,要求应使用食品专用运输容器,在容器外显著位置喷涂易于辨识的“食品专用”(或“××专用”)标识。在清洁、维护和管理上,梳理列举了需要清理的具体情形。同时明确,应根据运输食品的性质特点,确定运输容器清洁方式与频次,制定科学的方案,防范交叉污染。

在前端和末端的检查管理上,《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发货方和承运方应同时在现场对运输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进行检查,要求容器内外清洁、无异物异味,经双方确认后签字方可进行装载作业。收货方应保持卸载环境和卸载工具清洁卫生,对运输容器的密封进行检查,确认密封完好。

一系列具体而全面的要求,践行的就是全链条管理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这不仅有利于确保提升液态类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也为后续问题排查与责任追溯提供了有力依据。而要求运输容器“无异味”等细节层面的要求,更是凸显了食品运输“当严则严”的准则。

目前,《技术规范》还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因此,各方不妨积极参与进来,依据实际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而相关部门也不妨依据这些意见建议,进一步细化深化《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以“当严则严”的态度,为液态类食品运输系紧“安全带”。

说到底,未来《技术规范》的出台,不仅是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一次全面规范,更是对消费者基本权益的坚实保障。而人们也期待,当其正式实施后,各地能够以坚决有力的执行,让高标准要求落地生根,全方位、多层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王言虎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