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聚焦民生项目资金,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1
4月1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陶可星 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支 浩 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程 军 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全国审计系统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对于这项工作济宁市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陶可星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省审计厅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要求,我们重点在3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着力在规范管理上出实招。严格落实《山东省审计机关“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济宁实际,聚焦审计项目立项、实施、成果利用、整改和审计作风5个方面25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解决“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促进审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审计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二是着力在提升质量上谋实效。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意识,认真落实《审计署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制定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控制方案,进一步明确审计组、业务部门、综合科室等各环节职责,规范统一组织项目流程,完善审计质量考核标准。继续开展年度全市审计系统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确保质量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落地。实施创优攻坚行动,对照全国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取长补短,力争优秀审计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着力在依法审计上下实功。坚持依法审计,多措施扎实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法律法规知识,举办审理业务技能竞赛,依据大数据科技赋能,深耕普法平台应用,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坚决守好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底线红线。
大众网记者
刚才提到市审计局荣获全省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请介绍一下,市审计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哪些硬核举措?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支 浩
近年来,我们始终践行科技强审理念,积极探索审计信息化建设,全力提升大数据审计质效。
一是高规格加强制度建设。以市委审计委员会名义出台全市智慧审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全市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夯实审计数据资源基础等5方面17项具体工作内容,不断完善数据先行长效机制。
二是高标准搭建数据资源体系。紧抓“数字济宁”建设契机,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采集行业数据,实现联网分析。
三是高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如,在全市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跟踪审计中,融合运用无人机、地理信息“一张图”等对地块矢量边界数据与遥感影像图叠加分析,揭示了土地闲置等问题,推动开展闲置土地自查清理行动。
四是高质量培育大数据审计人才。加强培训,邀请省厅业务骨干、高校专家就大数据技术运用进行专题授课11次,去年全市6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通过率100%;建立审计大数据人才库,选拔大数据审计人才担任项目主审,强化一线锻炼;组织开展数据分析比武、财政数字化审计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1项案例入选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省大数据局发文推广。
今年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行业数据分析方法体系,加强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理念创新,构建各行业大数据审计应用模型。
二是推广“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技术”在自然资源资产专项审计和投资审计中的应用,完善“七张清单”,建立数字化审计三维工作站,有效解决传统审计技术难题,提高审计质效。
三是持续践行“双主审”工作模式,优选部分审计项目,集中精干力量,推动新模式在各审计项目常态化应用。
四是深入探索审计AI大模型应用,降低大数据审计技术门槛;强化数据战略资源意识,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数据联网采集,以行业审计为契机,力争审计一个行业就同步获取该领域数据,抢占数据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审计效率。
东方圣城网记者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重要任务。作为审计机关,在保障民生项目、民生资金等方面有哪些谋划?
程 军
我们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盯民生资金分配使用的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落地。
一是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住房保障政策落实、目标任务完成、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情况,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促进群众安居宜居。
二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教育发展规划、产教融合等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等情况,助推济宁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三是开展县域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涉农领域投入保障及任务安排、重点涉农政策目标实现等任务完成以及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促进完善涉农投入机制,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四是配合省审计厅开展种业相关资金和项目建设管护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相关政策落实、制种大县奖励等情况,推动种业健康发展,助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效,用审计的“力度”守护民生的“温度”。
济宁新闻网记者
刚才提到济宁市审计系统干部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称号,契合了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勇争先”的总定位、新要求。请介绍一下,今年审计机关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魏中齐
今年,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走在前、勇争先”的动员令,全市审计机关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重点在3个方面发力,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一是在深化理论学习上走在前。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制定2025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审计大讲堂等载体,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在提升专业素养上善作为。树牢敢与强者争、跟快者赛、向高处攀的意识,重点做好审计基本能力、大数据审计能力、研究型审计能力提升等工作。按照“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要求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强化年轻干部岗位历练,选派20名优秀干部到上级审计机关、省委巡视组、省“四进”工作队、市委巡察办、第一书记等实战锻炼。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化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形成比较成熟的绩效管理框架体系。
三是在强化作风建设上作表率。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市县一体抓好督导落实,对定下的事抓紧干、盯着干,挂出“作战图”,明确“时间表”,宁可靠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退后一步出现空档。以“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当好实干家”的姿态,主动去干、奋力奔跑,为全市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贡献审计力量。
编辑:冯雯雯
审核:孙士恒、尹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