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破卷 全域向新

近年来,禅城文旅持续火爆。图为“粤夜粤美”佛山古镇夜游。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在文旅“疯卷”的当下,佛山禅城再次走在聚光灯下。
不久前,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文旅系列活动上,禅城蝉联“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榜首。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近两年来,禅城锚定建设岭南文化中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创意和真诚的服务,在文旅赛道上圈粉又吸金。
乘势而上,在日前召开的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禅城吹响再出发的号角,提出打造“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的城市新IP,推动全域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吸引一批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项目落地。
没有名山大川、大所院校,开发强度高达82%,禅城的每一步探索突围,都具有勇闯新路的意义,也将为国内县区级城市文旅发展提供新的样本。
在文旅“疯卷”中拼出特色
在国家大力促消费推动内循环的背景下,文旅因其极强的引流和带动效应,正成为城市拼经济的主赛道。
然而,近年来,各地文旅越来越“卷”,从北上广深一线都会到哈尔滨淄博天水等网红城市,从文旅局长秀才艺到景区花式宠客再到跨越万里“投喂”,这条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出游数据显示,“奔县游”正在成为新风口,表明文旅的战场正在下沉。
这对县级地区的禅城而言既是机遇,也有挑战。全国有2800多个县区,而禅城本身无名山大川、大所院校,缺乏天然的流量入口和消费人口,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但禅城做到了。
日前召开的禅城区文化和旅游大会上,禅城晒出的文旅成绩单可圈可点。
2024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次128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增速全市第一;全年旅游总收入127.15亿元,同比增长32.9%,全市第一。新增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40家,占全市63.5%;规上文体娱乐业营收超9亿元,增速40.8%,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一季度,禅城文旅持续红火,接待游客总数344.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57%;旅游总收入37.36亿元,同比增长47.54%。国外人士来禅住宿1.95万人次,同比增长50.9%,增速全市第一。“五一”期间接待游客99.90万,同比增长21.37%,增速全市第一。
上述增长数据中,旅游收入增幅高于客流数量,更加彰显禅城文旅的“吸金力”和竞争力。这说明,禅城的文旅能变流量为“留量”,旺丁又旺财,是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禅城文旅赋能模式的创新,是以“文之盛”托举“城之兴”的生动实践。
2023年,禅城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高举建设岭南文化中心的大旗,拉开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这两年来,禅城以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创造性地将文化艺术融入城市肌理,引入城市主理人、艺术家、设计师,推动一大批旧厂房、旧街巷、旧村居在文化的赋能之下脱胎换骨。
这两年来,禅城以文旅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创意+”赋能陶瓷、服装等行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岭南天地、佛山创意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店首发、城市漫游、沉浸演艺等新零售新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
这两年来,禅城举办全年不落幕的文旅盛宴,行通济、北帝诞、游朱紫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Gapday、银河左岸等音乐节越唱越响,斩获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区、全国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第一名荣誉。
“从岭南文化中心出发,禅城文旅实现跨越式发展。”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认为,在城市文旅的火热比拼中,禅城跑出了特色和优势,绘就出一幅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融合发展的亮丽图景。
塑造新IP打造“烟火禅城”
尽管成绩亮眼,但禅城要在文旅“疯卷”中脱颖而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禅城的文旅不缺资源,缺的是主题主线、串珠成链,可谓“星星漫天,但难有皓月”;禅城的文旅不缺内容,缺的是深度体验、烟火人气,可谓“酒香巷深、流量不足”。
当下,文旅竞争的本质是注意力争夺,但比“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打动心灵”。禅城必须推动文旅资源全域规划、全域融合,把散落的资源整合为具有强大区域影响力的整体IP。打造“非来不可、此生必看”的标志性文旅产品,让每一名游客都能在禅城找到满意的行程、获得中意的体验。
当天大会上,禅城发布全新的城市IP——“千年佛山,烟火岭南”,吹响了文旅向新攀高的号角。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禅城拥有5000多年前的河宕贝丘遗址、千年的祖庙、五百年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两百年历史的梁园。千百年来,岭南文化在此绵延传承,铸就了“四大名镇”“四大聚”的江湖地位,这是禅城发展文旅的禀赋,也是禅城提出“千年佛山”的底气。
“最佛山”的禅城,烟火气最浓。废弃厂房变艺术空间、水乡处处龙舟竞渡、老旧街巷活跃着各色主理人,这是禅城发展文旅的活力,也是“烟火岭南”脉动的气象。
严冰认为,全面塑造“千年佛山,烟火岭南”城市新IP,就是要更好传承“千年佛山”历史文脉的根与魂,激发“烟火岭南”现代活力的破与立,将文旅厚度升华为发展高度,让“禅城烟火”升腾为“湾区盛景”。
锚定这一新IP,禅城将实施全域文商旅生态融合计划,通过构建空间、环境、内容、服务、机制五大生态,形成“全时可游、全景创新、全新体验”的格局,打造街巷有chill流、村落有乡情、美食有镬味、服务有温度的“烟火禅城”,持续提升禅城文化发展的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和国际范。
禅城的文商旅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遵循“文化基因—消费场景—商业价值”的共生逻辑。
空间生态上,聚焦焕新公园、街巷、村落、锈带、滨水五类城市空间;内容生态上,培育“六大新赛道”文旅新业态,以“八大精品”文化特色,创新“十大民俗”,通过“十大主线主题线路”串联呈现文旅新场景;环境生态上,开展“公园+”融合拓能试点运营项目,打造多元化活动场景;服务生态上,优化城市经营管理机制、城市营商环境软服务、文商旅活动审批流程;机制生态上,搭建“岭南文化合伙人计划”机制,鼓励不同企业、机构和个人推动非遗活化。
四镇街也在竞相发力。南庄打造城市休闲微度假目的地,石湾启动城市伙伴招募计划,张槎解锁季华潮玩轴新趣处,祖庙开启佛山古镇City Walk,“一镇街一品牌”亮特色造品牌,让“千年佛山,烟火岭南”变得更加缤纷多彩。
禅城的新IP、新愿景、新蓝图,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委会副秘书长李媛媛兴奋不已。当天大会现场,她迫不及待地将禅城的思路和举措拍下来,分享给朋友圈里其他城市的文旅局长,引来一片点赞。
“佛山不再只是一座工业名城,更将成为一座‘有记忆、有温度、有未来’的幸福城市。”李媛媛对禅城文旅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广邀合伙人共赴“诗和远方”
千年佛山,烟火禅城。蓝图绘就,只争朝夕。
禅城发力文旅的决心与雄心,备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当天大会上,20多个重点文旅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涉及演艺影视、公园游乐、高端酒店、非遗活化等众多新场景、新业态和新玩法。
“这里有非常好的文化底蕴,城市环境很松弛,有很好的IP创作空间。”来自上海的泛娱科技(广东)有限公司U戏APP创始人曹岸计划在禅城建设文化传承IP主理人孵化中心,每年孵化100位岭南文化IP主理人,同时从上海、横店等华东地区为禅城文旅IP导入网红、短剧资源,通过线上引流导入到线下打卡消费。
与此同时,一批企业、机构、文旅博主也走在前列,获授予“岭南文化合伙人”牌匾。比如,禅城联合支付宝上线大湾区首个AI文旅智能体“佛小禅”,开启“超进化”时代沉浸式文旅新体验;携手香港入境旅游接待协会,开启“4896”计划,为港澳同胞、外国友人来禅旅游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然,文旅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目前,禅城汇聚了56名文艺大家、189名非遗代表传承人、125名主理人、4.5万家文化类市场主体、数以十万计的文旅从业人员。当天大会也向全国各地的主理人、艺术家、设计师发出诚挚邀请。
“大家都是‘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的书写者、创造者,也是共享者、拥有者。”大会上,严冰表示,禅城将通过搭平台、给红利、造氛围,为广大文旅从业者创新创造、施展拳脚提供肥沃土壤,创造良好条件。
“千年佛山,烟火岭南”是祖庙红墙岁月上的一个岁月沉淀,也是通济桥头的一个万家灯火,是各路英才的匠心妙手,更是八方来客的“诗和远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旅是发展的翅膀。”佛山市副市长文曦表示,立足新起点,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当勇立潮头,聚焦特色资源,优化服务供给,强化区域协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待“烟火禅城”越来越好、出新出彩,续写“千年佛山”的传奇故事,展示“烟火岭南”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