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灸热疗贴使用方法(“阳康”后不适试试这些针灸穴位)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据全国疫情大数据显示,多地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疫情态势趋缓,但重症救治及感染后康复仍是目前各地医疗工作的重心。
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诊疗工作,中国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指导诊疗,其中,中医非药物疗法针灸如何在康复期发挥优势?有哪些穴位可用于居家缓解症状?这份“穴位方”可以用起来!
临床分型——恢复期
临床表现:气短咽痒,阵咳呛咳,少痰难咳,乏力纳差,呕恶口干,心悸寐差,自汗盗汗,二便不爽等。
一般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对症治疗。重视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部分患者因体质偏弱及素有高血压、高血糖、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恢复期较一般体质强健的人群时间更长,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更加严重,故而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中医经络作为沟通人体上下内外气血、抵御病邪的重要通道,在新冠肺炎感染转阴后的康复期对于一些轻度遗留症状也能通过针刺、艾灸、点压按揉等方式疏经通络,调整全身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疾病症候,恢复机体原气。
中医康复——居家疗愈
体虚乏力
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点按)、太溪(点按)。自行操作以上三个穴位调和气血、益气滋阴,可改善身体疲乏、头昏脑胀、精神不济等整体状态。
足三里
取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4横指下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虚强壮。
百会
取穴:头部正中线上,两侧耳尖连线之中点。
作用:益气升阳,安神醒脑。
太溪
取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阴养肾,补精益髓。
咳嗽
推荐穴位:列缺(点按)、天突(点按)。点按以上两个穴位止咳平喘、宣肺化痰,可缓解感染后迁延不愈的咳喘、咳痰,帮助排出气管少量痰液,改善呼吸道痉挛。
列缺
取穴: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天突
取穴:在颈部,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失眠
推荐穴位:神门(点按)、三阴交(点按)。点按以上两个穴位宁心安神、益气养血,使烦躁焦虑情绪得到调节。
神门
取穴:仰掌,在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
作用: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三阴交
取穴:足内踝尖上4横指点按酸胀感处。
作用:补脾养阴,安神助眠。
肌肉酸痛
推荐穴位:血海(点按)、支沟(点按)。点按以上两个穴位可活血化瘀、通行全身气血,促进机体恢复活力。
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膝上缘上2寸(三横指),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作用:活血化瘀,化血为气。
支沟
取穴: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4横指),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疏利三焦,通络止痛。
咽痛
推荐穴位:少商(点按)。点按少商穴清肺利咽、宣泄郁热,有助于改善咽喉肿痛的局部症状。
少商
取穴: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作用:清肺利咽、宣泄郁热。
穴位操作方法
①穴位按压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在揉动过程中,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以感到酸胀为度,在每个穴位上按揉持续时间各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②穴位艾灸方法:用温灸盒或清艾灸条15-20分钟,每日一次。
中医康复——针灸诊疗(就医)
针刺方法:结合病情经络辨证选穴,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温灸方法:取穴大椎、肺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温针或温灸器灸20-30分钟,每日1次。
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1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许多患者出现肺脾气虚导致的各系统遗留症状,通过针灸、按揉以上穴位,可解表散寒,补肺健脾,降气平喘,安养心神。在临床接诊过程中我们发现“阳康”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失眠、关节肌肉疼痛、嗅觉味觉丧失等问题都能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得到极大改善。扶助正气、瘥后防复正是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的优势所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证采取个性化针灸康复治疗,将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回到往日健康状态。
小贴士
中医针灸贴敷等为侵入式技术方法,存在一定创伤性及危险性,普通患者切勿自行操作。杨浦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及治未病科提供中医针灸及穴位敷贴治疗服务,可按需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