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常识 > 

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呢(孟子曰:“君子有三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9 08:20:29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

究竟何为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诠释和答案。


孟子曾提到“三乐”,大概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


01

一乐

父母惧在 兄弟无故


孟子曾言:“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无论你多大年龄,只要父母健在,你可以永远做个孩子。但失去了父母,人就如草失去了根。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


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


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有一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途。”


其实,人之所以需要父母,除了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还因有他们在,你的一切努力才有见证和意义。


在《弟子规》里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和睦,既是孝的另一层含义,同时他们的安然无恙,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另一份心安。


2

二乐

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地


在《论语》里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其实一个人若做到清清白白,磊磊落落,那么无论富贵贫贱,他都能理直气壮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反之,若他违背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无论他得再多的名利好处,心里也总会忐忑不安,甚至担惊受怕。


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品行端正, 他有一个嗜好,特别喜欢吃鱼。


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访公仪休,想请他帮忙办事,并送上他最爱吃的鱼,他却坚决拒绝。


当时他的学生子明也刚好在场,于是问他:“老师,您不是极爱吃鱼吗?现在有人送来,你为什么不接受。”


公仪休说,“如果收受贿赂,他日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就一直有鱼吃,还吃得心安理得吗?”


有一句话说:“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挣干净钱,过安稳日,睡踏实觉。”


其实不去敛不该收的财,不去受不该受的贿,即便日子过得清贫且简单,也会感到无比踏实和心安。


3

三乐

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在《论语》里有言: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满足,教人不知疲倦,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由此可见,学习和教书是一件同等令人快乐的事。


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真正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其实孔子原本也当了几年官,他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去当官,但却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讲学,游学和培养人才上。


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曾多次夸赞颜回。


比如一夸他的超然物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会也不改其乐。”


比如二夸他的发愤好学“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总是不断地发奋好学,仿佛不知道停止。


比如三夸他的藏而不露“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回也不愚。”既尊师重道,又懂得变通。


在颜回去世后,孔子大哭。


王阳明是明朝的著名思想家,在被陷入牢狱之灾,并流放在偏远山区时,也一直以社稷为己任。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也一直坚持向弟子们讲“心学”。


甚至在他去世前,弟子在床前问他有何遗憾?他展颜一笑,只说了八个字“我心光明,此复何言”。


最后碎语:

其实,人人都渴望获得幸福。


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孟子提到的这三乐,却是幸福最根本的。


第一乐:家人平安。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为惧。”


无论是粗茶淡饭也好,绳床瓦灶也罢,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整整齐齐在一起,就是莫大的幸福。


第二乐:无愧于心。


为人处事,只要内心清澈明亮,对得起天地道义,就可以保持身心的从容淡定,做到无畏亦无惧。


第三乐:发挥价值。


佛经有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学富五车,无论再怎么出类拔萃,只有更多地给予他人以帮助,以唤醒,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能得到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