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常识 > 

无字书法怎么写(王羲之圣教序中的“无”字怎样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09:05:39    

《圣教序》是用王羲之的字组成的,但是这并不是王羲之本人所书写的作品,而是怀仁集王羲之的字所成的。当年大唐三藏圣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历尽千辛万苦取经回来,举国为之震动,唐太宗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

《圣教序》成文以后,时人认为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集字工作完成后,此序文被刻于碑石上,以垂后世,昭示天下。


圣教序中的無(无)字是很常见的,有朋友觉得这个無字感觉非常难写,特别是其中的笔顺,不容易看清楚,那么这个它究竟应该怎么写呢?

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无字的笔顺应该是这样的,先写三横,然后再写其他笔顺,《圣教序》中无字的笔画都是这个顺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看無字的字形就知道了。無字的笔顺之所以难以看清楚,是因为其中的连笔让你分不清点画顺序。如果能够看清楚,这个字就好写了。那么,笔画顺序怎样看清楚呢?如果我们看一看钟繇、王羲之及王献之父子的其它作品,就可以大致明白这个字的写法了。

第一,从钟繇及王羲之的行楷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字结尾处的笔画是先写中竖的最后一笔,再写字下方的四个点的。连笔写时,应该是化竖为撇再与最后的四点(最后的四点在行草作品中往往被简化为横),这种写法在王献之的行草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第二,确定了结尾的动作,下一步我们可以确定起笔处的写法。它应该是以撇起笔后,接着以连笔的形式将三个“横”勾勒出来。

第三,中间的一个短竖是将“無”字中的三个短竖简化后的结果。

这个字的笔顺的笔顺之所以会难以看清楚,是因为结尾处撇画的起笔与下横的结尾重合在一起,被人误认为第二个横写完直接写撇及四点化成的横而已。

楷书里“無”字的笔顺是先写撇,然后再写三个横画,接着写四个竖画,最后写四个点。从游丝与呼应上,先撇与三横,再往上空走半弧、最后撇横(最下)。这种笔顺是由行书或者草书演进到楷书里的。《圣教序》里“無”字出现的比较多,它的写法和楷书里的写法也是一样的。不过,王羲之的字做了简化处理,中间的四个竖或变成了两个点或为三个点,最后的四个点变成了一个横。

《兰亭序》里的無字没有做简化,写的更加的清晰,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正常的繁体无字,中间横上应为四个竖笔,但圣教序中很多都进行了简化,只写一竖笔或者两竖笔,竖笔往往又被简化成点再写撇横(或加钩)。仔细的观察这几个无字,都要注意疏密变化,上下为疏,中间为密,特点一定要写出来!还有的中间四竖再最下三点。写法多种,参照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