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与生姜的区别(生姜 小黄姜 姜黄不同的功效与作用)
民间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起床萝卜,下床姜”的谚语。这似乎说冬天吃姜不好,其实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生姜在中医里是中药,冬季看中医,不开生姜、干姜吗,有生姜的中药,医生只让早上喝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比如, 冬季风寒感冒了,就是怕冷怕风,流清水鼻涕的那种。用3大片生姜加老葱白3段(带须根)煮汤加适量红糖。饭前喝下,再喝些热汤或热粥。只要能出汗,把汗擦干净,别再受风受凉,感冒就好了,用于刚感冒时,效果特别好。
此外,姜的家族中按照品种不同、产地不同产新时间也分很多种,诸如生姜、子姜、老姜高良姜、小黄姜、大姜等,还有一种以姜命名的中药材—姜黄。这么多“姜”我们该如何区分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生姜、小黄姜和姜黄。
生 姜
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广为栽培。姜是一种常用烹饪辅料,分为生姜、干姜、炮姜三种。姜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中医理论认为,姜可以煎汤、榨汁,或作调味品,其中药性表现为: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等,常常用于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的治疗。不过,中医专家指出,吃姜养生要讲究根据不同病症、个人体质特点等,不可一概而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的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生姜性辛温,不宜一次食入过多,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痔疮患者不宜食用。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疮患者不宜食用。
小黄姜
小黄姜又名高良姜、徐闻良姜。小黄姜主要集中在我国北纬27度附近种植。这个纬度种植的小黄姜辣味浓郁、纤维细小、姜油丰富、味道鲜美。小黄姜以500米以上的海拔,环境天然无污染种植最佳。小黄姜分布广东的海南及雷州半岛、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广东、云南并有栽培。产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研究表明,小黄姜根茎含挥发油0.5~1.5%,其中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和桂皮酸甲酯,尚有丁香油酚、蒎烯、毕澄茄烯等。根茎尚含黄酮类高良姜素、山柰素、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和一种辛辣成分,称高良姜酚。
据《中药大辞典》载:姜,性辛温,含有呢啶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有散寒、止呕、开痰、治疗感冒风寒、喘咳、腹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内毒等诸多药用功效。
小黄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症。
以小黄姜制作的干姜块、姜粉的烹饪配料,味道鲜美,尝之难忘。小黄姜还可单独为菜,凉拌姜丝和凉拌姜芽是必备菜,香中带辣、辣里藏鲜的味道让每位食客赞不绝口小黄姜炒菜、烹制味道更纯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有热者忌服。
姜 黄
姜黄为中药。姜黄又名郁金,是一种具有很多功效的植物。属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自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东亚及东南亚广泛栽培。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
姜黄性辛、苦,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痛经止痛。功效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姜黄煎服,3~10g。外用适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研究表明姜黄有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并能降低肝胆固醇,姜黄还有抗肿瘤作用和抗炎作用。